2025年以来,至少已有17家A股公司宣布延长回购实施期限,仅7月以来就有8家公司加入这一行列。上市公司回购延期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种:股价波动影响:市场行情及股价波动是多数公司回购延期的共同理由。例如卓郎智能原计划2024年7月22日起12个月内回购股份并注销,但截至2025年7月21日未启动,公司称市场行情、股价波动等因素叠加导致回购未能实施,将截止日期延至2026年4月21日。资金分配受限:部分公司因资金调配问题导致回购延期。如正和生态原计划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期限截至2025年2月22日,但为保障生产经营与业务转型,公司在2025年春节期间优先保障了供应商的款项支付,导致回购计划未如期完成,最终将期限延长至2025年8月22日。交易窗口期限制: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披露期、内幕信息敏感期等交易窗口期内,不得进行股份回购操作,这也可能导致回购进度滞后,进而需要延期。如广汇物流就表示,受市场行情、股价波动、回购方案调整、资金计划安排、交易窗口期等因素影响,无法在原定回购期限内完成回购计划,将期限延长9个月。此外,部分公司还存在“踩点”回购或涉嫌违规操作的情况。例如凯龙高科原计划3个月内完成回购,截至期限前仍未实施,最后在截止日期前突击完成下限金额回购。山子高科则被质疑为“忽悠式回购”,公司虽多次调整回购价格和期限,但最终回购金额远未达承诺下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