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成投放,预计拉动总投资超7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一场新闻发布会透露,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在近日全部投放完毕,这一规模庞大的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加速撬动中国有效投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10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
这项工具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重点投向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
01 资金投放收官
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0月份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李超向媒体通报了这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进展情况。
李超表示,近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方面。
组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加快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这笔5000亿元资金现已全部完成投放。
02 杠杆效应显著
这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被视为“准财政”工具,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显著的杠杆效应。
5000亿元的资金预计将拉动约7万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展现了政策性金融工具“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具体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分别完成了2500亿元、1500亿元和1000亿元的投放任务。
这三家银行预计拉动的项目总投资分别为3.85万亿元、1.93万亿元和1.3万亿元。
03 投向精准明确
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投向十分明确,重点聚焦于经济大省和关键领域。
从地域分布看,资金明显向经济大省倾斜。国开行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投放项目690个、金额达1949.5亿元。
农发行累计支持浙江、广东、江苏等12个经济大省项目667个、金额1087.23亿元。
进出口银行对2024年经济总量排名前12位的经济大省给予倾斜支持,推动240余个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
从领域分布看,资金重点投向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等领域。
国开行支持了这些关键领域的317个项目,投放980.2亿元。
农发行则支持了881个相关项目,金额达1500亿元。
04 民间投资赋能
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高度重视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
李超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该工具“支持了一批符合条件的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
具体数据显示,国开行支持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投放685.9亿元。
农发行着力支持了一批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52个、金额155.33亿元。
进出口银行则推动了100余个民间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超三成。
这些数据表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不仅在宏观上扩大投资规模,更在微观上注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05 下一步工作重点
随着资金投放完毕,政策重心将转向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继续加强常态化政策预研储备,并视情况及时出台实施。
李超信心十足地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持续落地见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抓紧开展“十五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相关工作。
已在官网等平台广泛征集对关系国计民生的20多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建议。
随着5000亿元资金全部投放完毕,工作重心已转向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效应持续落地见效,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这一大规模投资工具的全面落地,无疑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