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增长294倍!我国IPv6活跃用户达8.65亿,位居世界第一
数字浪潮奔涌向前,中国互联网正式迈入IPv6主导的新时代。
第四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发布的《中国IPv6发展报告(2025)》展现了中国在互联网下一代协议技术应用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2025年9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已达8.65亿,在网民中的占比高达77.02%。
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的壮阔历程,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三大关键指标均位居世界首位。
01 逆袭之路:从追赶到领先的八年征程
中国IPv6发展走过的道路,堪称一场精彩的“逆袭”。2017年,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仅为293万,在网民中的占比只有0.39%,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八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已飙升至8.65亿,占比提升至77.02%,实现了294倍的惊人增长。
在流量方面,我国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从2019年底的4.69%跃升至69.02%,增长近14倍;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则从0.88%提升至30.63%,增长近34倍。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2月,我国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首次超过50%,实现IPv6流量超越IPv4流量的历史性突破。
02 基础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中国IPv6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首先得益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完成全国骨干网、城域网和4G网络的IPv6升级改造。
新建5G网络和千兆光网同步部署IPv6,服务能力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
截至2025年9月,全部27个骨干网直联点已开通IPv6互联互通,IPv6网间带宽达45.80Tbps。
国际出入口IPv6带宽也大幅扩容,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开通11.32Tbps的IPv6国际出入口带宽,相比2019年增长超过100倍。
网络质量方面,2025年9月的数据显示,网内IPv6平均时延已降至27ms,相比2019年降低了23%,平均丢包率低于0.01%。
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用户通过IPv6访问内容源的网络平均时延已低于IPv4。
03 终端支持:从移动设备到家庭网络的全面覆盖
终端设备的全面支持,为IPv6普及提供了坚实基础。自2019年起,市场上所有新申请进网的移动终端出厂默认配置IPv4/IPv6双栈,主要手机品牌全部默认开启IPv6功能。
苹果系统(iOS12.1以上版本)、安卓系统(Android8.0以上版本)和鸿蒙系统已全面支持IPv6协议。
家庭网络终端IPv6开启率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9月,全国家庭网关IPv6开启率达96.86%,定制家庭路由器IPv6支持率达98.64%。
支持IPv6的家庭智能组网产品数量超过6亿。互联网电视机顶盒IPv6支持率超过85%。
物联网IPv6终端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9月,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15.8亿,平均年增长幅度达84.02%,单栈连接数已超3600万。
04 应用生态:从政府到互联网企业的广泛支持
应用的广泛支持,是推动IPv6流量提升的关键力量。截至2025年9月,国内用户量较大的200款App和100个商业网站IPv6支持率达97.33%。
200款App客户端平均IPv6流量占比达74.51%,其中41款App的IPv6流量占比超过90%。
政府网站和政务服务IPv6支持能力显著增强。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超过95%。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具备IPv6访问接入与业务服务承载能力。
垂直行业与IPv6融合应用持续深化。教育领域,147个“双一流”高校和704个省属高校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92.36%。
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累计完成超过1万个门户网站、客户端和应用系统IPv6升级改造,面向公众服务的互联网应用IPv6支持率达95%。
05 技术创新:从地址升级到构建未来网络基石
中国在IPv6领域不仅实现了规模领先,更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产学研用各方持续开展技术创新,逐步构建了以IPv6段路由(SRv6)、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新型组播、应用感知等技术为代表的IPv6演进技术(“IPv6+”)体系。
这些 “IPv6+”技术在算力网络、新型城域网等场景加速应用,在政务、金融、能源、交通、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的行业网络及基础电信网络中,累计部署超1000张。
三家基础电信企业“IPv6+”网络能力覆盖超过300个地市:中国电信依托“IPv6+”技术规模建设云网一体的新型城域网。
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SRv6骨干网;中国联通将“IPv6+”技术应用于冬奥会、亚运会、亚冬会等重大赛事全场景网络保障。
随着IPv6地址资源储备达到71590块(/32),占全球已分配IPv6地址的14.61%,位居世界第二,我国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京涛表示,“十五五”时期是IPv6发展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强化创新引领,进一步激发IPv6发展的内生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智能体技术是IPv6创新的新起点,将重新定义IPv6能力。IPv6相较IPv4更适配智能体的联网应用,能有效促进智能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从八年前的默默无闻到今天的全球第一,中国的8.65亿IPv6用户,正在共同书写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包容的数字未来。
|
|